嫦娥六號順利返航創新猷 首次帶回月球背面月壤樣本

本報訊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順利返航地球降落內蒙古大草原。由中國國家航天局組織並實施的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月球探測任務,首次實現人類從月球背採集樣本並將其帶回地球,也為大陸2030年送太空人上月球的任務進行一次成功的演練。

嫦娥六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一部分,這項任務是繼嫦娥一號(2007年發射)和二號(2010年)與軌道器、嫦娥三號(2013年)和四號(2018年)與月球車、以及2020年發射的嫦娥五號樣返之後的任務。

先前美國阿波羅計畫和前蘇聯月球計畫,帶回的所有月球土壤樣本都來自月球正面,科學界認為從月球背返回土壤樣本是一個優先目標,因為月球背與正面截然不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新疆界計畫2017年提出月升號任務執行類似的月背採樣考察,但該計畫並沒有實施。

2017年,作為嫦娥五號備份的嫦娥六號探測器被生產出來,在嫦娥五號於2020年圓滿完成任務後,嫦娥六號沒有做出重大改動,只增加與改進了部分部件如利用玄武岩纖維製造月面國旗。2022年9月,嫦娥六號產品基本生產完畢。2024年1月9日,嫦娥六號運送至文昌太空發射場。2024年3月15日,執行嫦娥六號任務的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安全運抵中國文昌太空發射場,後與先期運抵的嫦娥六號探測器一起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2024年4月27日上午,嫦娥六號探測器和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太空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後,器箭組合體垂直轉運至發射區。2024年5月1日上午,嫦娥六號月球探測任務組織發射前系統間全區合練,文昌太空發射場、北京飛控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遠望號測量船隊以及任務各測控場站等實施聯調聯控,各系統已經做好發射前準備工作。5月1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消息,經工程任務指揮部綜合研判決策,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於2024年5月3日17時27分在中國文昌太空發射場成功發射,之後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嫦娥六號任務的科學目標為:完成月球背面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和分析;完成月球背面樣品的分析與研究。任務的工程目標則為:突破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技術;突破月背智能採樣技術和月背起飛上升技術;實現月球背面自動採樣返回;開展有效的國際合作。

嫦娥六號飛行任務全過程約53天,由發射入軌段、地月轉移段、近月煞車段、環月飛行段、著陸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段、環月等待段、月地轉移段和再入回收段11個飛行階段組成。

表取完成後,嫦娥六號登陸器攜帶的五星紅旗在月球背成功展開,這是中國大陸首次在月球背面獨立動態展示國旗,該國旗由新型複合材料和特殊工藝製作。由於落月位置不同,嫦娥六號國旗展示系統在嫦娥五號任務基礎上進行了適應性改進。

 

這次嫦娥六號所取得最大成就是帶回月球背樣本。月球正面是玄武岩平原,月球背面則布滿密集的隕石坑,這次嫦娥六號著陸地點,是月球上最古老,最巨大的隕石撞擊坑,專家將把兩邊的土壤樣本,進行比對,了解月球演化史。

 

經初步測算,嫦娥六號任務採集月球樣品1935.3克,在樣品安全運輸至月球樣品實驗室後,地面應用系統的中國科學家將按計畫開展月球樣品的存儲和處理,啟動科研工作,後續也將與國際專家進行合作研究。

華夏新聞報社
統編:81060800
網址:www.a14913.com
電話:07-3222687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安東街88號

法人:李鎔任   社長:王和平統一
發行人:吳富正
總編輯:尹濤
副社長:王桂嬌  古海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