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春東山開講“解讀關帝信俗的文化內涵”

華夏新聞報  劉偉凌報導

6月15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在銅山古城關帝行宮講堂舉行。東山縣海峽兩岸關帝文化研究交流促進會文研部主任、東山縣文創協會名譽會長林宜春先生以“關帝信俗的文化內涵”為主題開講,帶領聽眾深入探尋關帝信俗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精神內涵。

中國四大關廟之福建東山銅陵關帝廟

講座中,林宜春先生從多個維度對關帝信俗進行剖析。在談到“祖德宗功”的紀念時,他指出,這是文明傳續的重要途徑,對祖先功績與品德的銘記和傳承,如同文化長河的源頭活水,維繫著民族精神的延續與發展。而關帝信俗伴隨銅山古城的建設發展,正是承載祖德宗功的銘記與賡續的典型文化載體。

林宜春先生近年來研究關公文化頗有心得

圍繞玉泉山關帝顯聖“還我頭來”的典故,林宜春先生結合禪宗“汝將心來,吾為汝安”的公案,深入探析“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的哲學命題。進而引入對道學的思考,解讀“道德文章”“正心誠意”的文化主脈,闡析中華文明承道而來的光明本質和使命擔當。他解讀道,這些話語不僅是故事中的片段,更反映了不同時期人們對自我認知、精神追求、大道真相的探索,也是我們尋獲華夏文明瑰寶的根本路徑。

林宜春先生作精彩分享

忠義內涵的闡釋是此次講座的重點。林宜春先生詳細講解了“忠”與“義”的豐富含義,從“正心誠意”“有志者事竟成”到“專精忘我”;從個人層面的義氣,到社會層面的俠義,再到民族大義與道義,圍繞心性培養層層遞進。他還結合道學、理學、心學等傳統哲學思想,深入剖析忠義觀念的學問根基。“忠昭日月,義薄雲天”,則生動地展現了理學、心學最終達致的“明明德”的學問究竟。“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吾心光明”“天心月圓”等經典論述的引用和剖析,更讓聽眾領略到忠義精神與傳統哲學思想的融合,深刻體會到這一文化精神的奧妙,和她在中華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與深遠影響。

林宜春先生為百姓寫春聯

此次講座,讓聽眾對關帝信俗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認識,不僅觸探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感悟到其中蘊含的精神能量,對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起到了積極作用 。(完)

華夏新聞報社
統編:81060800
網址:www.a14913.com
電話:07-3222687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安東街88號

法人:李鎔任   社長:王和平統一
發行人:吳富正
總編輯:尹濤
副社長:王桂嬌  古海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