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新聞報 劉偉凌報導
茶香縈繞武夷,兩岸情牽一脈。11月16日,第十七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福建武夷山隆重舉行開館儀式,4.8萬平方米的展覽空間內,2300個展位鱗次櫛比,來自海峽兩岸及海內外的茶人、客商齊聚一堂,共赴這場茶香盛宴。其中臺灣館以200個展位元的規模驚豔亮相,較上屆增長14.3%,成為本屆茶博會最受矚目的亮點之一。茶博會還首次深化與“萬里茶道”沿線國際城市——喀山、聖彼德堡、恰克圖的貿易協作,特邀俄羅斯茶商設展,積極搭建“茶葉貿易+文化互鑒”雙平臺。

本屆茶博會以“‘三茶’統籌•融合發展”為主題,由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臺灣農會等兩岸行業組織共同主辦,設置“茶和天下”館、茶創意館等四大主題展館,涵蓋茶葉種植、加工設備、文旅衍生品等全產業鏈環節。開館儀式上,“人在草木間”昆曲表演生動演繹了臺灣舉子林鳳池從武夷山引茶苗至寶島的典故,婉轉唱腔中流淌著兩岸茶脈同源的深厚情誼,引得現場掌聲不斷!

臺灣館內熱鬧非凡,173家台企帶來了覆蓋島內主要產茶區的特色展品:高山烏龍茶香氣馥鬱,文創茶器精巧別致,特色茶點風味獨特,讓參觀者目不暇接。

在閩台融合方面,本屆茶博會積極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策劃的20項活動中,有15項聚焦兩岸融合發展。臺灣五大茶協與海峽茶協攜手共建“同心茶園”,深化兩岸茶人產業協作。同期舉辦“茶香兩岸共月明”文藝晚會及“茶香兩岸,共探茶緣”茶文化交流活動,以茶歌對唱、采風創作及昆劇《人在草木間》等演出形式,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值得一提的是,臺灣館首次啟用區塊鏈溯源系統,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茶葉從種植到運輸的全流程資料,這一創新技術將在兩岸茶企中推廣運用。展會期間,“親,來品茶”兩岸青年武夷山打卡季、“茶香兩岸•文脈相連”文藝工作者交流采風等10餘場涉台交流活動將陸續開展,為兩岸青年茶人搭建交流互鑒的平臺。同時,兩岸茶企還將參與茶藝標準研討會,就烏龍茶工藝保護與創新共商技術路線。

作為兩岸茶業經貿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本屆茶博會不僅促成12家福建茶企與臺灣地區協會簽訂長期供貨協定,更通過“茗韻通絲路•茶香匯武夷”產銷對接會,助力兩岸茶葉走向國際市場。資料顯示,2024年1至5月經武夷山口岸進口的臺灣茶器具同比增長45%,貿易便利化政策讓兩岸產業融合紅利持續釋放。

茶博會將持續至11月20日,期間還將發佈武夷岩茶、建陽小白茶相關研究白皮書,舉辦“朱子杯”民間鬥茶賽等20項系列活動。這場集展銷、文化、合作於一體的盛會,正以茶香為媒,架起兩岸民心相通、產業共贏的堅實橋樑,書寫著“緣聚武夷•茶和天下”的融合發展新篇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