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宋太祖設立「太祖勒石」的真意

【記者施彥毅/專題報導】「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這是白居易的《放言》詩其一,意思是:周公輔佐成王, 害怕流言蜚語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假裝謙恭。假如當時周公和王莽,早早就死去了,這兩人一生的功過真假, 又有誰知道呢?不過今天要提的主角,並非這兩位,而是宋朝的開創者,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字元朗,生於五代十國的後唐明宗時期,五代歷經五十餘年,歷經了後梁、後晉、後唐、後漢和後周。趙匡胤於後漢隱帝在位期間投奔郭威,之後郭威演出「黃旗加身」的戲碼,篡漢建立後周,是為後周太祖;而趙匡胤則得任東西班行首,始入宦途。郭威在位僅四年而崩,將皇位傳給養子柴榮,是為後周世宗。柴榮在位只僅僅五年,勵精圖治,於北征回京後不久駕崩,傳給年僅七歲的兒子,是為後周恭帝,逝世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執掌殿前司諸軍。隔年(西元960年)元月初一,北漢及契丹聯兵犯邊,趙匡胤受命防禦。初三夜晚,大軍於京城開封府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發生政變,將士於隔日清晨擁立趙匡胤為帝,史稱「陳橋兵變」。大軍隨即回師京城,後周恭帝禪位,趙匡胤登基,建國號「宋」,是為「宋太祖」,年號為建隆,建立北宋。

陳橋兵變後,大宋王朝善待後周遺孤,不僅宋太祖趙匡胤本人,也包括整個北宋的九位皇帝,沒有人對後周遺孤痛下殺手,這在歷史上極為罕見,所以值得一提。趙匡胤曾以惡毒詛咒來約束自己的子孫—太祖勒石,這塊誓碑鎖在太廟之中,新任皇帝登基後,才有資格入內跪拜,特摘錄內容如下:

一:保全後周皇室子孫,縱然犯下謀逆之罪,也只能令其自盡,不得拉到街市上斬首示眾,更不得連坐家屬。

二:不得殺讀書人,也不得殺勸諫皇帝之人。

三:大宋王朝,不得增加農田之賦,此為永制。

凡我子孫,有違此誓,天誅地滅!

如果把眼光放在當時,會認為趙匡胤不能忠君護主而篡位,不符合儒家傳統倫理道德,但把時間拉長遠來看,歷史給了我們一個最明顯的對比,宋朝的文治興盛逼近歷代之最,這也是奠基於宋太祖。白居易這首詩告訴我們,看事情如果只看片面,不會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從整個歷史去衡量、去判斷,而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要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明辨是非對錯。莫把周公當成篡權者,把王莽當成謙恭的君子,把大奸似忠的人誤認為是好人,把好人誤以為是壞人。謊言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終有被揭穿的一天。相信歷史終將作出公正的裁決。「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不啻為至理名言!

(報導圖片載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