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彭美葵福建报道
今天記者隨團來到湄州岛媽祖祖廟,同時也采訪董事會副董事長吴国春。
帶著誠心與激動的心情走進媽祖祖廟,在參拜時,剛好有一位信眾也在旁邊參拜,這位女信眾把心中的煩惱與心裏話向媽祖傾訴,释放壓力,看到她一直跟媽祖說心聲,說著說著就大哭起來,媽祖是我们心靈依靠、臺灣與大陸信仰相同,我們也都非常相信奉媽祖。我們在臺灣的也是这样心里话与梦想都向妈祖倾诉,唯有这样内心才得感到平静与释放。因媽祖以博爱为怀,扶危济困、救苦救难。
湄洲妈祖
湄洲妈祖祖庙,俗称祖庙,主祀天后妈祖,位于湄洲岛北部宫下村,始建于公元987年。
妈祖其人,姓林名默,又称默娘。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诞生在今福建莆田湄洲岛东蔡村石后乡上林自然村。她一生乐于助人,精研医理,熟悉水文气象,以博爱为怀,扶危济困、救苦救难。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妈祖因救助海难而逝,乡亲感念其恩德,就在家乡最高处“湄峰”为其建庙奉祀,据史料记载为“仅落落数椽”的“通贤神女”庙。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因而被尊称为“祖庙”。
因妈祖神光频现,圣迹昭彰,妈祖信众越来越多,妈祖信仰从民间传到官府朝廷,获得士农工商各界认可,无远弗届。祖庙先经商人三宝等妈祖信众不断“鸠资扩建”,到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 “廊庑益增巍峨”,已初具规模。
元朝,祖庙进一步扩建,庙宇“面势轩豁”,“殿阁肆兀”。洪希文(公元1282—1366年)在《题圣墩妃宫》诗中,描写了“粉墙丹柱辉掩映,华表葺突过飞峦”的景象,反映出当时祖庙的建筑盛况。
明朝,妈祖祖庙又更加扩展。洪武七年(公元1274年),泉州卫指挥周坐主持重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永乐初年(公元1403年),郑和下西洋时,因得益妈祖庇佑,遂奉旨遣官整修祠庙。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前,亲自与地方官员备办木石,再次修整祖庙。俾之“湄洲清景胜蓬莱”。
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福建总督姚启圣重建钟鼓楼和山门,又把原朝天阁改为正殿,原正殿改为寝殿。姚启圣后屡次建功,被封为太子太保,所以人们就把这正殿称为“太子殿”。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妆楼、朝天阁、佛殿、僧房。接着祖庙又建观音殿、中军殿、土地庙等。到清乾隆以后,湄洲妈祖祖庙已颇具规模,成为有16座殿堂楼阁、99间斋房,整个建筑群依山而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嵯峨壮观,被人称为“海上龙宫”。妈祖祖庙此时已基本定型,并一直延续到1965年。
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妈祖祖庙建筑群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按照“依旧修旧”的原则,海峡两岸妈祖信众同心协力,捐物捐资重建的。至1994年,祖庙西轴线建成。1998年南轴线开工,至2002年建成。如今,湄洲妈祖祖庙以前所未有的雄伟身姿,又屹立于海峡之滨,不但重显光彩,而且更加富丽堂皇。
作为第一座妈祖庙,湄洲妈祖祖庙是全球3亿多妈祖敬仰者的心灵原乡。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从湄洲妈祖庙分灵的妈祖宫庙已有一万多座,分布在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形成“有海水的地方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有妈祖”的世界性文化现象。
2006年,湄洲妈祖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福建代表团时强调:“既是乡土文化之一也是重要旅游资源的妈祖文化是凝聚两岸同胞的一条纽带,要充分发挥两岸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要“保护好湄洲岛”。
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挥妈祖等民间信仰精神纽带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信俗交流活动”“支持闽台妈祖宫庙联合开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妈祖信俗’保护行动,共享保护成果”。国家对妈祖文化的认可和支持,让妈祖文化在新时期得以蓬勃发展。
妈祖文化长期以来在交流交往方面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以台湾地区为例,不分党派、行业、族群,三分之二的台湾民众都敬仰妈祖。马英九、吴敦义、朱立伦、柯文哲等诸多台湾知名人士都曾多次参加妈祖文化有关活动。每年都有约20万人次港澳台同胞到湄洲妈祖祖庙谒祖朝圣。海峡两岸民众对妈祖的敬仰体现了两岸同胞一衣带水、同根同源的情缘。2010年,湄洲妈祖祖庙获国台办批准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这一荣誉充分彰显了其在促进两岸民间交流、文化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与关键作用。此后,湄洲妈祖祖庙还荣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称号,进一步夯实了其作为文化交流枢纽的坚实根基,吸引着全球华侨华人尤其是两岸同胞,围绕妈祖文化展开深度互动与交流。2023年9月19日至28日,开展10天9夜的“瓣香湄洲·福佑兴化”——2023年海峡两岸同胞护驾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活动,为历史上规格最高、时间最长、活动最多的一次妈祖巡安莆田活动,台湾妈祖联谊会、台湾中华道教联合总会、台湾高雄杰祥渔业天上圣母会、台湾海峡两岸一家亲交流促进会等组织了包括台湾地区18个县市的91家宫庙近500人分3批次参加,两岸近200万人次信众热情参与。
在新媒体传播浪潮下,湄洲妈祖祖庙积极拓展海外宣传阵地,“湄洲妈祖祖庙”脸书账号账号成绩斐然。截至6月9日,粉丝共计13万,覆盖8个地区,其中中国台湾地区占比68.1%。
同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共同的文化记忆,妈祖文化对推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着积极作用。2017年至2023年,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展“湄洲妈祖巡天下”系列活动,先后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以及中国台湾、潮汕、苏沪、莆田等地区开展巡安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妈祖文化热潮。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苏里南总统昌·单多吉均曾参访湄洲妈祖祖庙,菲律宾前总统埃斯特拉达在湄洲妈祖巡安菲律宾期间在马尼拉码头亲自迎接。2023年9月,湄洲妈祖祖庙开展“2023年海峡两岸同胞护驾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活动,这是《意见》发布后,两岸最盛大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巡安相关话题在各短视频平台收获超5亿播放量。
多年来,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也让世界人民了解 海峡两岸人民同根、文化同源的历史印记和民心认同。
2010年,湄洲妈祖祖庙获国台办批准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这一荣誉充分彰显了其在促进两岸民间交流、文化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与关键作用。此后,湄洲妈祖祖庙还荣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称号,进一步夯实了其作为文化交流枢纽的坚实根基,吸引着全球华侨华人尤其是两岸同胞,围绕妈祖文化展开深度互动与交流。2023年9月19日至28日,开展10天9夜的“瓣香湄洲·福佑兴化”——2023年海峡两岸同胞护驾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活动,为历史上规格最高、时间最长、活动最多的一次妈祖巡安莆田活动,台湾妈祖联谊会、台湾中华道教联合总会、台湾高雄杰祥渔业天上圣母会、台湾海峡两岸一家亲交流促进会等组织了包括台湾地区18个县市的91家宫庙近500人分3批次参加,两岸近200万人次信众热情参与。
在新媒体传播浪潮下,湄洲妈祖祖庙积极拓展海外宣传阵地,“湄洲妈祖祖庙”脸书账号账号成绩斐然。截至6月9日,粉丝共计13万,覆盖8个地区,其中中国台湾地区占比68.1%。
同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共同的文化记忆,妈祖文化对推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着积极作用。2017年至2023年,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展“湄洲妈祖巡天下”系列活动,先后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以及中国台湾、潮汕、苏沪、莆田等地区开展巡安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妈祖文化热潮。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苏里南总统昌·单多吉均曾参访湄洲妈祖祖庙,菲律宾前总统埃斯特拉达在湄洲妈祖巡安菲律宾期间在马尼拉码头亲自迎接。2023年9月,湄洲妈祖祖庙开展“2023年海峡两岸同胞护驾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活动,两岸最盛大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巡安相关话题在各短视频平台收获超5亿播放量。
多年来,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也让世界人民海峡两岸人民同根、文化同源的历史印记和民心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