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學術研究會」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週年讀書會 以孫中山的理念與胸懷救中國

【記者崔文強/高雄報導】國父中山學術研究會、高雄市中山學術研究會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95週年讀書會,2月28日下午3:40至5:30在高市文武一街88號全球華僑總會會館舉行,會後進行餐敘,由高雄市中山學術研究會理事長韓大勇主持,邀請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教授黃源謀主講「略述孫中山先生學術思想與行誼」,會中並頒授中華全球華僑總會會長李鎔任高雄市中山學術研究會榮譽理事長聘書。

出席人員:理事長韓大勇、李鎔任總會長、黃源謀教授、中華全球華僑總會的會長秘書王桂嬌及秘書長陳立驌、興中同盟會副主席朱亮詮、全球華僑總會麗人委員會主委文慧玲、高雄科技大學教授林豐吉、高雄師範大學教授蔡天助、空軍官校老師劉俊偉、空軍航院老師許揮煙、慈惠醫專老師王繁賡、中山大學博班生謝賢環。

韓大勇理事長說:中山思想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今天中山學術研究會舉辦讀書會,適逢孫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週年,個人一路在教學線上,過去就很推崇中山先生「民主、民權、民生」、「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在學生時期對他的理念非常認同,大學畢業後到了工作崗位,因工作需要,上級會頒發政治指示推行中山學說、國父思想或三民主義。但近年來我非常氣餒,完完全全沒有人來重視中山先生的思想,直到遇到中華全球華僑總會李鎔任會長,站在總會立場非常認同孫中山學說也積極推廣,甚至未來可能到澳門據點建立智庫,再加上嘉藥科大的黃教授是這方面的專家,於是三個點連成一條線,促成這次讀書會。

我們認為今天的讀書會是一個起步,對於將來推廣中山學說、中山思想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只要秉持理念、熱誠,希望一步一步往前走,有了李會長的支持,將來對推廣中山思想是一種鼓舞,我也會不斷向前邁進。

李鎔任榮譽理事長說:全力奉獻作推動中山思想馬前車

非常榮幸有這個機會與各位共同探討未來中山先生的思想如何向全球華人、華僑推動成為革命的動力。革命兩個字不是要推翻而是要成就,把過去一百年積累的中山先生的偉大事業,透過學術研究會再加以發揚光大。我在選屏東縣長時,就抛出了中山先生非常偉大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我想百分之九十八的屏東選民看不懂李鎔任爲什么要抛「民有、民治、民享」,其實我是為理念參選。中華民族的精神是東方文明的代表,幾千年來我們秉持的就是中山先生最宏觀的理念天下為公、世界大同,在禮運大同篇裡面,中山先生為的就是把中國數千年來的帝制推翻,其實就是打造一個現代化的中國、經濟的中國,還政於民,這是他最崇高的理想。我小時候就記得他說過的話「要立志做大事,不是要做大官」,這三十多年來,從一九九四年李登輝開始實施教改,台灣一直在往下沉淪、往下墮落,他忘記了他的祖先是何許人也,把我們最深最深的中國文化,根本的道統文化都拋在腦後。

現在我這年紀應該是含飴弄孫、安享退休生活的年代,但是卻退不了,因為內心不平安,我們來了這一輩子,到底為這個社會、為自己、為我們的後代,宏觀點來說,為中華民族能留下什么?

推廣中山先生「愛黨以念,愛國以誠」的理念°我2015年回到台灣就只有「責任」;這個責任就是必須把中華民族文化復興,中華民族這百年來多災又多難,還好有一群熱血,就像這們今天這一群人,我們有這份責任,套用中山先生的八個字,我們將「愛黨以念,愛國以誠」。這個黨非某一政黨,而是屬於全體中華民族,包括海内外華人華僑,這個黨是中華復興總括的一個黨,我們要把愛傳遞下去。愛國家要以誠,但是台灣這幾十年來下來,彷彿人民又回到恐怖時代,受到很多限制,包括言論,你稍不順從,他就會威脅恐嚇你,中華民國存不存在,要看我們未來怎么努力,中華民國的存在,如果是依附在中山先生的精神,整個中華民族的復興,我們就應該去做趁現在還有幹勁的時候,由我來全心奉獻,做推動中山思想的馬前卒,但靠我一個人力量有限,我們將結合海内外中華民族兒女有志之士,共同來推展中山先生的偉大志業。今天只是一個開頭,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用一個負責任的態度把中山先生的博愛傳出去,我們沒有痛苦的理由,也沒有悲觀的權利,只要去做,中山先生的靈永遠與我們同在。我們愛和平、愛人類,這是固有中華文化可以永續生存的原因,為什么五千年來,東方文明還是以中國為主?三千多年前周武王就把整個中土、河洛定名叫中國,我們對中國引以為傲,中國要走出去,就要靠我們大家把力量整合上來,讓中華民族能脫胎換骨,大家一起走出去。現在台灣的年輕人已經沒有我們過去那種思維,倫理道德包括四維八德已不復存在,也就是說我們要把中華文化提升、復興的時刻已經到了。我只有一顆赤忱的心,依附在中山先生偉大的志願,把各種力量整合在一起,這輩子大家一起來做件大事。

黃源謀教授說:勸袁世凱⌈天下之大 非一人所能獨治⌋

時勢造英雄,中山先生會出現在東南沿海而不是在西北内陸,是有原因的,舉目看到的是海洋、交流、西潮,所產生的就是宏觀的世界觀。東渡日本期間,跨國交流,和日本政壇大咖都有交情,對他的革命事業和聲望地位也都有幫助。廣東省香山縣後來為了紀念他,改稱中山縣,現在是中山市,有他的故居紀念館,裡面有塑像、故事、製造火藥的地點、四大寇的圖像等等,實際去體驗一趟是了解中山先生最好的途徑。孫中山革命靠的是華僑,所謂「華僑為革命之母」,如果沒有華僑出錢出力力挺, 憑他哥哥在檀香山的財力,是絕對不夠的,所以華僑對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非常有意義。講到中山先生最喜歡題的字,如果是一個字就是「仁」,克己復禮是為仁,如果兩個字就是「博愛」,四個字就是「天下為公」,當年袁世凱以權謀取得大位時,中山先生送給他的紀念盤上面就是這四個字,意思是「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獨治」,不能據為己有。中山先生雖然早看出他的野心,但最後仍阻止不了袁世凱稱帝。中山先生除了個人所處的定位、人物特質之外,還掌握了革命的基礎在高深的學問。有個有趣的現象,兩岸從政的,台灣大多是律師、法律人,大陸大多是工程師,但是現在台灣有柯文哲、賴清德、陳宜民等,他們有「醫人不如醫國」的觀念,也有說「醫者父母心」,也就是說化小愛為大愛,去治 理國家。情勢比人強,當年的時代背景就是「槍桿子出政權」,從曾國藩練湘軍、李鴻章練淮軍、袁世凱小站練兵,到黄埔軍校,可說是軍事有很關鍵的決定權,尤其中山先生聯俄容共建立的黃埔軍校,在精神上更令人感動。

兩岸認同中山先生的脈絡是一致的

中山先生立志做大事不做大官,所以他做實業計畫,實地去看中國哪裡要開港口,哪裡要建鐵路,真正實在做事,不去和人家爭搶位子。一個人有理想、有理念,從年輕就可以看得出來,中山先生上李鴻章書「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立憲派的康有為也有公車上書,兩個人產生板塊的推移,視滿清的態度而定,如果對立憲沒有誠意,馬上革命派就有增長。現在中國大陸應該要感謝中山先生,因為他真的是在做引進外資、開發中國的事,另外一定要固守中國本身的利益。兩岸關係密切,不只血脈相連而已,對於中山先生的脈絡是一致的,大陸承認中山先生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與馬克思、列寧在天安馬廣場並列,奉他為「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