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排灣族大龜文王國的歷史地位

【台東聯合報導】大龜文王國就是內文社群,其主社在荷蘭時期稱為Tacapul,清朝稱大龜文,日治改稱內文社,位於台灣中央山脈的南端與恆春半島北邊之區域,其所轄土地大概範圍北起率芒社,南至草埔後社,東以加拉盎多彎溪及大武溪為界與大鳥萬社與姑子崙社遙遙相對,西與屏東縣枋山鄉接壤,涵蓋面積約三百二十平方公里之範圍,大部分屬於現今屏東縣獅子鄉及少部分屬於台東縣達仁鄉境內。
這個排灣族人王國的存在已漸漸獲得學術界的重視,在台灣歷史洪流中,雖然無從考據王國始於何時,但在至少在十七世紀荷蘭據台以前,其所統轄的自然領域內,有人民、主權、領土、政府等特性,儼然具備一個準酋邦王國的充分條件。在完全獨立、自治、自給、自足的動態存在下,真實度過了外界無從瞭解的漫長歲月。
大龜文分內(龜)文社和外(龜)文社兩個大社群,是古代南台灣南排灣族建立的一個酋邦,又稱「瑯嶠上十八社」或「大龜文十八社」,也是荷蘭文獻提及的十一個政治實體中的塔卡波德。在清治後期,從台灣南部恆春半島的率芒溪以南,楓港溪(南迴公路)以北的地區,由南排灣建立的大龜文酋邦統治。
大龜文並非鬆散的部落聯盟,而是一個有組織與規模的酋邦式實體政權,其社會秩序以眾多部落氏族或家系所構成,為一個貴族社會,酋邦最強盛時期曾統治二十三個盟部以及數個漢人村落,其存在時代橫跨史前、荷治、鄭氏、清治以及日治。
大龜文社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位居整個大龜文王國內文社群的心臟地帶,在地勢上,有高山叢林及河川作為屏障。在整體社群分布結構上,有許多外圍的衛星部落作為護衛。主宰本社群兩大頭目是Cholon頭目家系及Lobaniyau頭目家系,彼此在合作、競爭與衝突的關係下,漸漸因為調適而增強了因應社會變遷的能力,使得整個王國的生命力在一段時期裡非常強韌,影響力不容忽視。
荷蘭據台時期就存在的探金路線,俗稱阿塱衛越嶺古道,從西海岸的南勢湖,向東經由內獅頭社到內文社,再向東進入麻里巴社地界,經由中麻里巴社到內麻里巴社,越過中央山脈主脊,一直到位於東部阿塱衛溪源頭的數位底藏際,可一窺長達數百年前即為排灣族群政治中心的大龜文社或內文社。
西元十七世紀,台灣進入荷治時期,大龜文自此開始出現在歷史資料中。此時,瑯嶠諸村是南排灣一帶的統稱,其中包括大龜文以及斯卡羅族的「瑯嶠君主」。在荷治時期前期,大龜文社與東印度公司關係友善,大員當局對其也相當禮遇,南路地方會議中所使用的排灣族話,被荷蘭人稱為大龜文語。
大龜文王國在歷史上與美、荷、清、日等國打了無數次的勝仗,其中包括一八七四年牡丹對日抗戰事件,接踵而來的內獅頭戰役、南蕃事件風雲再起,這一切都是大龜文王國誓死守護國土的國際戰爭,面臨異國列強的侵略,族人不分女老幼,皆慷慨激昂的加入聖戰。
祖先不畏強權、犧牲奮鬥的團結與精神,激烈的戰況震驚國際視聽,致使國際組織改變對少數民族人權的觀念與態度,數響所及,國際人權組織開始注重少數民族傳統的自然主權與地位,呼籲重視原住民族的所有權、狩獵權、捕魚、採集的權利及自我規律的權利。這些權利的根源在原住民族的社會中,在憑藉持續信條的主權認定之後應予持續存在,這就是大龜文王國在台灣史上所創造出來的輝煌戰果。
為了讓內文社群的後代能夠重新找回過去大龜文王國的精神,並且重新提振內文社後人的自信心與歷史傳承感,散居在各地的排灣族人重塑一段重要的歷史記憶,並且也希望能夠還原排灣族大龜文王國的歷史地位。
大龜文社從荷蘭時期,甚至更早時期就是排灣族祖先的傳統生活領域,歷經數百年世世代代生長在這裡,現在卻是林務局的林班地、國有地,獅子鄉、達仁鄉及牡丹鄉鄉長、兩大家族的頭目及鄉親在大龜文宣示「還我土地、還我傳統領域」的訴求,呼籲政府檢討與原住民生計息息相關的土地政策。
大龜文王國宗家出身張金生擁有民族學博士學位,學術、教育與從政的資歷豐富,多年來鑽研排灣族內部有關箕模、大龜文歷史文化的各種課題。大龜文王國的地位是從荷侵時代,就已經因戰爭受到重視,時稱該組織力量是南台灣聯盟的霸權中心,這是一個超越中華民國與其他國家之上的王國=
為了台灣不再如歷史遭遇的侵害,或不必接受國內藍綠的煎熬痛苦,讓大龜文王國復振理由的正當性是必然的情勢局面,各國應該正視原助民族在台灣的權益,成就帶領台灣同胞走向國際正常化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