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安 藝術愛好者 懂書畫又懂文物 隱居鄉野過著閒雲野鶴慢生活

華夏全球報導 記者 王桂嬌

何國安出生在彰化縣八卦山麓,濁水溪畔–好山、好水的二水鄉!藝術品的「真」與「美」是支持他一路走來的信念,因此若藝術品淪為完全的商品,是最令他痛苦的事。

何國安給收藏家們的良心建議:第一,心態一定要正。他強調,「鑑定師就是藝術界的法官,心中必須常存正義的尺度。」有人曾開玩笑對他說,只要心一橫,就能不愁吃穿,意指從藝術鑑定中賺取暴利。藝術品價格高昂,看過太多因造假使人傾家蕩產的案例,對此嚴正回應,「我從非常年輕的時候就決定把藝術鑑定當成職志。」堅守心中的那把尺,是作為鑑定師最重要的核心。

其次,就是紮實的基本能力。一般說來,要培養一個鑑定師平均需要30年。「真的不要著急。」但仍持續至世界各地觀賞重要展覽,這些觀看經驗的積累都是重要的地基,不可缺少。另外因作偽手法與時俱進,必須持續精進,保持不斷研究的精神,才能做最精準的判斷。因為畢竟一流的收藏家往往不是最有錢的,而是最有「心」的人。

何國安 藝術愛好者 懂書畫又懂文物 隱居鄉野過著閒雲野鶴慢生活

藝術愛好者何國安先生,1965年生,畢業於二水國小、淵明中學、斗六高中,東海大學。在讀書期間對中華文化,藝術書法情有獨鍾更有獨到見解!高考人事行政類優等及格,並於公職退休後輾轉赴中國昆明,此期間熟諳很多文人墨客,諸如,北京故宮單國強教授(國家級專業教授),得以師徒相稱,林仲文藝術學院林院長,更情同莫逆等等!

「一旦對待藝術的心態與方式不對,就會使人走錯方向,自然無法理解與體悟藝術的真諦。除了真假,美不美很重要。多年以來,我看過太多收藏家純粹從興趣與喜好出發,但因缺乏章法,往往窮盡一生花費大量時間與金錢,卻買到一屋子價值不高的文物藝術品,甚至有許多假貨。」何國安如是說。

鑑定真偽、藝術價值是重要的能力

何國安強調,事實上,購買文物藝術品的邏輯,與一般購買量產商品大不相同,收藏藝術品必須具備很高的人文與藝術素養,否則很難找到好的物件。

文物藝術品的特質,除了具有歷史感與美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稀有性與唯一性,往往存世就只有這麼一件,流通性低,隱密性高。除此之外,藝術品與精品、3C產品不同,很多藝術品沒有附帶保證書,即使有,也不能盡信,必須仔細再行審視,因此,收藏家本身就要具備基本的「鑑定真偽」能力,才能判別真假、好壞與年代。

除了真假的問題之外,你買的藝術品到底美不美?是否具有藝術性、獨特的藝術價值?它跟別人收藏的作品有什麼不同?這涉及藝術審美的能力,所以說行家如果要尋寶,鑑定真偽、鑑別藝術價值與美醜是兩項很重要的能力。

鑑識基礎:一流的審美能力

鑑識藝術品的基礎:一流的審美能力。鑑識文物藝術品的基礎在於建立一流的審美能力,如果你曾經到歐洲先進國家,像是英國、法國、德國與奧地利等,就會感嘆其城市充滿了文化與藝術的優雅氣息。

一般人認為這是經濟發展的結果,卻沒有深刻理解,形成此種都市氣氛的因素,除了政治開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之外,其實還在於教育與文化藝術的水準。這裡的居民擁有對藝術的愛好與追求,這種文化底蘊需要經過時間累積、醞釀,才得以慢慢形塑出來。

臺灣雖然也在進步,但是都市環境無法給人獨特而深層的文化感受,一個內心汲汲營營、以追求功利為主的社會,忽略了日常生活與生命品質的提升,投射到居住環境中,就使得環境充滿功利與實用的冰冷氣息。

收藏家花費心力 傳承歷史

不論古今中外,著名的文物藝術品收藏家都屬於當時社會的文化菁英,他們擁有財富、擁有文化藝術的素養,也有意願為傳承歷史、文化與藝術而克盡己力,收藏家花費心力與金錢,為大眾聚集可以流傳後世的文物藝術品,這種文化責任是在為社會寫歷史。

樂於審美與樂於投資。臺灣與西方先進國家的收藏家,收藏藝術品的理由也大不相同,西方的收藏家喜好以贊助者〈Patron〉自居,發掘還未出名的藝術家,透過購買作品,以財富鼓勵與支持藝術家,期望他最後能受到社會肯定而大紅大紫,證明收藏家的眼光是先驗而正確的。

臺灣收藏家抱著投資態度

臺灣的收藏家大部分抱著投資者的態度,大部分的人都是看著報章、雜誌、電視等媒體購買文物藝術品,有增值空間,或是藝術家很有名氣才下手購買。兩者的區別在於:西方收藏家享受知性與感性的審美樂趣,期待自己的審美價值受到肯定,贊助與扶植藝術工作者。而東方收藏家享受的是商品消費與交易的過程,期待個人財富增值與炫富的驕傲與喜悅,甚至是轉手後高價賣出的獲利。

如果收藏家抱持著投資心態,就像投資股票市場一般,必須關注媒體訊息、哪一位藝術家的作品創出高價,哪一位行情後勢看漲等,最後落入充斥著炒作氛圍的市場心態,而非享受文物與藝術收藏所帶來的人生樂趣。儘管西方藝術市場也會有炒作的行為,但因為收藏家大多有自己的審美價值,收藏的觀念不同,所以收藏文化也大相逕庭。

何國安強調,他認識很多喜歡收藏文物藝術品的收藏家,大多談吐文雅,氣質高尚,他們都不是一般短視近利之徒,都喜歡閱讀文史與哲學書籍,喜歡在夜深人靜之時,在書房燈下,獨自觀賞藝術作品或是撫觸文物,享受「寂然凝慮,視通萬里」的樂趣。

除此之外,也有許多醉心「藝術投資」,專注於藝術可以獲取利潤,而不問藝術價值的收藏者。這些人表面上以巧言談美,卻以價格高低評斷藝術,追逐流行,內心深處將藝術視為商品或是獲利的籌碼,汲汲營營以之獲取大利。他常覺得這些人會是最先被藝術所排斥,而與藝術審美享受絕緣的人。

藝術收藏要具備鑑識能力

藝術收藏的先決條件,除了一定的財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具備鑑識能力,而鑑識藝術品真偽的基礎,在於深厚的文化素養以及正確的審美、價值判斷。鑑識能力非一朝一夕之功,這種長期浸淫在閱讀與欣賞的過程,正是涵養文化底蘊與培養審美能力的基礎工作,也正是收藏過程中的最佳享受。

在陶瓷文物鑑定方面,必須知悉陶器和瓷器的差別,距今約七千年~八千年前的彩陶文化,豐富的彩陶紋飾,黑陶、白陶,陶窯,陶俑與鑑定,唐三彩、唐代陶俑與鑑定。瓷器:為何西方收藏家競相購買青花瓷,元代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因為瓷器英文等於中國、瓷器的海上與絲綢之路、使全世界震驚的中國瓷器、中國審美觀的最高水準–北宋汝窯青瓷、歐洲掀起瓷器熱、瓷器的發展、瓷器的鑑定。

書畫鑑識方面:自古名畫多薄命,史前人類的洞穴壁畫,絹帛繪畫,漢代畫像磚與畫像石,隋唐以後,山水與人物的比例漸漸合乎自然,隋唐紛出一流畫師,山水畫成為主流。宋代:中國的寫實主義繪畫的第一個高峰,元代四大家: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董其昌將中國的山水畫分為南北二宗,西方畫風東漸,畫家出國學畫,中西融合,張大千、溥心畬,臺灣與中國的藝術市場、書畫的鑑定。

辨真假、判優劣、定價值

鑑定師的三大要務,即是替藝術品「辨真假、判優劣、定價值」。藝術品必須是「真品」,真品蘊含藝術家真正的創作內涵,作為擺設能讓人看了心情愉悅,同時培養收藏者的美感,富有教育意涵;真正好的藝術品會繼續增值,倘若急需用錢,真的藝術品也能流通回市場,讓有興趣的收藏家在收藏的同時,也替自己賺進所需收益。「這是一個真善美的循環!」但贗品則完全相反,不僅可能害人傾家蕩產,轉手流通也會讓欺騙的行為不斷循環,非常缺德。

在功利氣氛之下,臺灣願意冒險、有主張的收藏家比例太少,所以很多好的臺灣藝術家都是先受到國外藝術經紀人或是收藏家的注目,行情才開始看漲,像趙春翔是其畫作的價格高漲後,才受到華人市場注目,或像華裔畫家常玉受到法國的收藏家推崇之後,我們才開始關注。

科學加上眼鑑作為雙重認證

二十世紀中期以後,臺灣的現代化、實驗性畫家,都是由外國經紀人與收藏家先支持與贊助。如今已經被證明是當時美術史重要的代表性畫家陳其寬、劉國松等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何國安今年初更進一步,從中國大陸引進最新「磁共振頻譜」,以文物斷代檢測的科學儀器檢測文物。再加上真正權威專業教授的眼鑑,以科學加上眼鑑作為雙重認證!中國大陸北京政府國家市場監管理總局更以2019.03.20以令頒佈:《動產抵押登記辦法》對藝品,古董,字畫成為有價證券抵押合法性!一言以蔽之,文物古董可合法向五大商銀典當借貸,如此增加市場資金流動性。對文物藝術收藏著打下一劑強心劑。何先生並允諾,免費作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