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屏東縣內埔鄉公墓中老兵榮民骨駭遷 移安置事件,看台灣各地公墓中眾多的無 人供奉祭拜之遺骨應如何安置?何去何從?各界代表參加起掘遷厝法會儀式。

【記者劉蓮華專題報導】

清明節前的些日子,大家正忙著準備祭祖掃墓
之際,3月25日上午,在屏東縣內埔鄉的第十號公墓之前,一項單身亡故榮
民骨駭的「起掘遷厝超薦法會典禮」,正在莊嚴肅穆而隆重的氛圍下有
序地舉行…。
典禮儀式在內埔鄉鍾慶鎮鄉長帶領的團隊與各關聯單位的代表及眾
多的地方鄉親父老參與和見證下啟動儀式,計有:阿猴城慈善會、中華
將軍文化交流協會、地方民意代表、東片村鄉民代表、軍方有關單位
代表、軍中袍澤代表、輔導會屏東地區榮民代表…等,共同向葬厝於屏
東縣內埔鄉第十號公墓的461位、大陸來台單身亡故榮民英靈致祭,
祈求聆聽梁皇寶、早登極樂、往生淨土,祈願起掘遷厝-至嘉義縣軍人
忠靈祠,順利平安,永享香火祭祀!

2

中華將軍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周康生中將率團隊公祭。
屏東縣內埔鄉第十公墓,坐落東片村,緊鄰大同路、科大路,為內埔鄉
至山地門必經道路,在民國99年,為公墓將來之規劃及做為其他建設與
公共設施使用,已公告禁葬,因公墓緊鄰城鎮,為促進地方的創生與繁榮
發展,經村民與地方社團極力奔走,屏東縣阿猴城慈善會,在李明祺會
長等帶領號召之下,主動募集善款,協助將長期以來長眠於屏東縣第十
公墓的461名單身來台、無人祭祀供奉的榮民墓座起掘遷厝,屏東縣榮
民服務處基於「崇功報勳」之精神原則,感念當年大陸來台、單身榮民
袍澤,捍衛國家、犧牲奉獻之精神,協調嘉義縣政府,安厝於嘉義縣軍人
忠靈祠,永享香火祭祀,以安榮民英靈….。

3

法會儀式在各界人士的大力協助下圓滿完成,榮民亡靈也將獲得理想
的永遠安置處所,然這讓我們腦海裡出現了疑問和啟發,台灣各地公墓
中的單身榮民墓座何其多?都急需遷移安置,當然需要政府與各界善心
人士來協助處理,此次屏東縣內埔鄉的起掘遷厝事件,多虧有阿猴城慈
善會等社團積極力助,據了解阿猴城慈善會已多次出錢出力、協助政府
辦理遷墳事件,然光是屏東縣的公墓中,就還有多處亟待處理的墓座,自
然需要更多的社團與善心人士來投入,共同完成!衷心希望阿猴城慈善
會能達成扮演「拋磚引玉」的成功角色。

周康生中將(左4)、許水樹主席(左3)、李明祺會長(右4)、
陳濬淯副主席(左2)等出席大會活動
【榮民的界定和有關管理辦法】
榮民為榮譽國民的簡稱,指在中華民國符合特定服役的國軍退除役
官兵。在現今台灣社會中,「榮民」多指曾參與抗日戰爭或國共內戰後
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的外省籍退伍軍人,然而此類型之資深榮民已逐年
減少,目前榮民類型以「在台入伍榮民」居多,總榮民人數約34萬人,榮
民、榮眷、及遺眷的就業、就學、就醫、就養與服務照顧等由國軍退
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退輔會)處理。

4

退輔會為提高退除役官兵之榮譽感,於1960年頒訂《本會榮譽國民管
理辦法》,只要符合申請資格的士兵均得申請「榮譽國民證」。榮民身
分認定在之後陸續擴大,於1994年,將聯勤兵工廠、海軍造船廠等退伍
人員納入榮民身分,於1999年,八二三戰役參戰義務役官兵納入榮民身
分,2001年,八二三戰役的金馬自衛隊再納入榮民身分。
榮譽國民又可分為「資深榮民」(1934年底前出生)、「在台入伍榮
民」(1935年後出生)。資深榮民原佔榮民總數之大部分,然而其人數隨
時間逐漸下降,依2019年之統計,資深榮民比例為23%,在台入伍榮民比
例為77%。
資深榮民主要是在1949年隨國民政府自大陸遷台者,相較於在台入
伍榮民其軍旅生涯及出身背景等方面與一般民眾較不同,且單身比例較
高,加上軍中服役時的待遇不高,在社會上多屬中低收入。

屏東縣阿猴城慈善會李明祺會長多次協助完成遷移墓座骨骸善舉。

5
【後續的處理思路與建議】
綜觀台灣整體榮民老兵的情況問題,處理難處在於資深單身榮民之
墓座為數眾多,分散在多數縣市,除需要政府的積極的支持態度、民間社
團與各界善心人士的參與協助,最大的問題在於經費,雖有退輔會在推
動此事,然進度是非常緩慢,一方面也阻礙了地方發展需用的土地問題,
我們是否可考慮一個另類思路:就是兩岸合作,讓這些榮民老兵的骨骸(
灰),能夠回歸故里、落葉歸根,其實兩岸多年前即有在進行這方面的合
作,維屬零星行為,數量有限,達不到需求的目標,大陸方面多年來也有具
體行動要幫助在台灣的老兵骨骸(灰)遷移回家鄉,我們應把握這一契機,
鼓勵各兩岸社團積極進行配合,讓這些老兵的骨骸(灰),早日回歸故里,進
入納骨塔,以享永久香火祭祀。

海峽兩岸共推“中華親情林”項目
建設,已逐步推進計劃構想目標
編者的話:「中華親情林」項目系由台灣同胞的創意、海
峽兩岸共同發起、全球華人廣泛參與的旨在加強海內外華人
骨肉聯繫的重大文化項目,該項目由(北京)華夏文化紐帶工程
組委會主辦,海峽兩岸「中華親情林」首批建設基地啟動儀式
已於多年前在京舉行。 —-中華親情林建設活動簡介–

6

海峽兩岸代表在北京啟動“中華親情林”首批建設基地啟動儀式。
【記者王佳菁專題報導】中華親情林係由中華親情樹組成,中華親情樹
是指在種植每一棵樹時,要附上海內外華人種植者的家族史(族譜)或其
代表單位機構發展史、抑或其所尊崇的人士/機構的事迹和史迹,以情
寓樹、以樹喻人。“中華親情樹”匯聚在一起,就成為“中華親情林”,體現
了海內外華人根脈相連、血脈相通的同胞之情,成為海內外華人紀念和
弘揚中華親情文化、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聖地。同時,“中華親情
林”的建設場地中,應有“中華親情館”,存放著種樹人提供的詳細事迹和
史迹的文檔和文物,並有相應的中華親情文化景觀標誌物。

7

全國各城市地區的申請單位代表齊聚北京
【中華親情林建設活動的緣由】
“中華親情林”建設活動是由“中華故土地圖”推廣活動轉化和發展而
來,“中華故土地圖”推廣活動是由華夏紐帶工程與台灣中華文化藝術基
金會共同牽頭主辦,得到海峽兩岸重要領導人支持的重大文化交流活動
,主要內容是:包括港澳台在內的全國34 個區域的名勝古蹟處採集原質
土壤,送到北京,經特殊處理後分別注入特型中華版圖的各區域框架內,
成為大型文化標誌–“中華故土地圖”。該活動發起後,台灣中華文化藝
術基金會即在台灣阿里山採集原質土壤送到北京,在長城腳下舉行了兩
岸匯土儀式,並在隔年的央視春晚節目中用藝術形式展示了“中華 故土
地圖”取土活動,同時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建立了第一塊大型“中華故土地
圖”文化標誌,之後海峽兩岸每年都以不同形式舉性匯土儀式,後來兩岸
各界人士將此活動發展更名為“中華親情林”建設活動,台灣方面即熱烈
響應,先後有60多個政黨和社團的代表聯合發表宣言與聲明表示支持,
許多重要人士予以題詞祝賀!

8
台灣劉氏宗親代表匯送族譜至北京
【海峽兩岸中華親情林首批建設基地的啟動】
為順利推進“中華親情林”建設活動,2013年海峽兩岸有關單位全面開
展工作,台灣由中華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組織了代表性人士到達北京共
同召開了“海峽兩岸中華親情林首批建設基地啟動儀式”,並連袂到江蘇
宜興市和安徽池州市的兩個申請基地做深度考察,全面地開啟了相關工
作。
同年12月,台灣同胞送了成百上千本家普到北京,並共同參與了對中
華親情林的建設基地的調研工作,這標誌著海峽兩岸“中華親情林”建設
活動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台灣劉中將(左)書贈“情貫兩岸”予主辦單位。

9
【中華親情林建設活動的宣言】
我們–作為全球華人的重要組織,本著三皇五帝以來的傳統祖訓,本著
五千年文化的薰陶而有的良知,將廣泛通過文宣,呼鑰倡導各行各業的
全球華人,支持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和台灣有關社團機構發起的“
海峽兩岸共建中華親情林”的建設活動,因為這是一個溝通、凝聚全球
華人感情,重塑全球華人共有理想、共同意志的卓越文化平台。而這重
要文化平台,是讓我們每一個人從種一棵樹這樣的小事做起,來加以建
設的舞台。
我們舉行中華親情林的建設活動,是要通過這個行為,鞏固全球華人“
團結合力、和諧共生”,的思想意識,並轉化到行動中去,通過這種經典標
誌性行為,不斷促進中華民族大團結!
此宣言,已獲得廣大的海內外華人和台灣各界有關人士的高度讚賞與
認同,期許藉此整合兩岸各界大力支持此項建設活動,並對將來兩岸之
文化串聯與交流,肩負起一定的使命。

在台灣的山東籍老兵高先生協助護送老兵骨灰回大陸故鄉安置
已行之多年。
【協助在台老兵的骨骸(灰)遷移回大陸故鄉】
為發揮中華親情林更多元的服務範圍與功能,主辦單位—華夏文化業
紐帶工程組委會更積極的協助:在台灣單身亡故的老兵,因無親人祭祀
供俸,全力助其骨骸(灰)遷移回大陸家鄉,供俸在納骨塔,讓他們能夠落葉
歸根,永享香火祭祀。多年來,已完成許多批次的此類工作,不但彰顯出
中華親情林的親情意義,更突出了它的多元服務功能。
(資料提供: 中華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