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偉淩 福建報導

12月10日,朱子學研究中心與宋明理學研究中心、武夷山劉子翬文化研究會共同舉辦的“朱子學與劉子翬文化”研討會在福建武夷山召開,來自福建社會科學院、福建省委黨校、福建省文史研究館、上饒師範學院、泉州師範學院、南平市委黨校、南平市朱熹研究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的4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朱子書院。會議開幕式由福建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研究員黎昕主持,武夷學院原黨委副書記、福建省楊時學術文化研究會會長姚進生,武夷山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王建華,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劉氏委員會會長劉立身、常務副會長劉歲美,武夷山劉子翬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昌仁等嘉賓參會。

據悉,劉子翬(1101~1147)字彥沖,號病翁,宋代著名理學家,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子翬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于《周易》,系南宋理學宗師朱熹之師,朱熹之父朱松臨終前將子朱熹託付劉子翬教養。《四庫全書總目》中評價其“古詩風格高秀,不襲陳因”。劉子翬潛心治學,因於武夷山麓之屏山創辦屏山書院,故稱“屏山先生”。淳熙二年(1175)朝廷下旨,擴建屏山書院,使之成為國學基地。淳祐年間又贈太師,追封齊國公,諡文靖。

武夷學院副院長廖斌介紹說,朱熹曾師從武夷三先生劉子翬、劉勉之、胡憲,得到他們的精心教育、培養而成長。武夷三先生在宋明理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道南學派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和閩學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貢獻。二十多年來,武夷學院以宋明理學研究中心、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朱子學研究中心為平臺,出版了朱子學研究論著100餘部,獲得了30項國家社科專案及20項福建省社科規劃項目立項,為文化傳承發展、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活動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朱子學與劉子翬文化”研討主題,在劉子翬道統思想、朱子學與劉子翬、劉子翬民本思想、劉子翬教育思想、劉子翬文學思想、朱子學的發展及其當代價值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