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福建記者王桂嬌報導
永福櫻花-探兩岸農業融合新路
福建「22條」推進台創業園「提檔升級」
「每次櫻花盛開時,在漳平台創園的櫻花茶園,遊客達到幾十萬人。」在29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共福建省委副書記羅東川,特別提到漳平台創園的櫻花茶園,稱贊福建台創園的建設,肯定台農、台企長期的努力,「我們現在想把台創園的成果更多地‘鋪開’。」
作為距離台灣最近的省份,福建的兩岸交流合作起步早、成效顯,從2009年起就陸續發佈《福建省促進閩台農業合作條例》《關於加快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的若干意見》《關於進一步深化閩台農業合作的若干意見》《福建省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實施意見》《關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舉措,為閩台農業人才、資金、科技、市場等要素資源對接提供了有力支撐,可堪大陸對台農業合作交流的「領頭雁」。
近年來,福建又發佈實施「31條措施」、福建「66條措施」等,在資金補助、融資貸款、緩解用地困難、開拓內需市場、研發創新、參與鄉村振興等方面,讓更多台農台企受益獲利。
其中,作為兩岸農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平台與示範樣板,福建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走在大陸前列,成效顯著。目前,在福建,像漳平台創園一樣的台資農業企業,累計730多家,引進台資12.9億美元,年產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近日,福建省發佈落實中央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22條實施意見。其中提到,福建將從四方面推進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提檔升級」,助力台灣農漁業在福建落地生根、快速發展。
一是著力培育特色主導產業。加強與台灣特色產業對接,重點推進精緻果蔬、茶葉花卉、休閒觀光等交流與合作,形成「一園一特色、一區一產業」發展格局。支持條件成熟的台創園申報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特色農業產業集聚融合發展。
二是打造一批台資領軍企業。突出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支持台資農業企業基地建設、技術改造、精品培育,激發市場主體內生動力,加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一批技術先進、裝備現代、引領發展的台資現代農業企業。
三是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借鑒台灣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成功發展經驗,支持台資農業企業拓展「農業+創意、文化、旅遊、康養」等模式,定期舉辦櫻花文化旅遊節、甜柿文化節等,加速多業態融合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四是爭取新設國家級台創園。支持符合條件的縣(市、區)申報新設國家級台創園,爭取5年內實現國家級台創園在福建省九市一區全覆蓋,推動福建台創園在「質」和「量」上雙提升。
櫻花與茶山融為一體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