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新聞報 王桂嬌 劉偉淩報導

6月16日,第十五屆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在福州開幕,全國政協常委、臺盟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江利平出席大會並宣佈開幕,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林文斌、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孫曉嵐分別致辭。來自海內外專家學者、船政後裔相聚一堂,以“向海圖強·融合發展”為主題,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見解,共同探討船政向海圖強的發展歷程,展望兩岸融合發展的美好前景。

在開幕式主旨演講階段,兩岸專家學者分別作了題為《從集體記憶到集體意識》《賡續百年船政文化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晚清北洋翻譯官曾蘭生研究(1875——1895)》《時空穿梭的海洋史詩:文化資產與水下文化資產之探索》《日意格來華背景與早期經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視角下的船政文化定位、當代價值和國際傳播》主旨發言,共同探討兩岸融合發展的新思路、新路徑及國內外研究的新成果。

16日下午,研討會還舉辦了以“船政文化的當代價值”為主題的圓桌論壇。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船政歷史研究、船政文化城建設、活態保護以及兩岸文化交流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法國學者魏延年《船政文化書籍的出版計畫》、臺灣學者鐘文博《沈葆楨對臺灣近現代的開發建設與影響》、香港學者馮錦榮《中國近現代氣象事業建立與文化互動——以福州船政學堂畢業生高魯(1877—1947)為中心》、廣東專家歐俊勇《福建船政經歷對丁日昌思想的影響及其當代價值》專題報告,受到廣泛關注。

據悉,船政與臺灣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今年亦是沈葆楨巡台150周年。1874年,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楨率領船政水師官兵保台;此後,興臺灣舉措推出,開府、開山、開路、開礦、教育、電信、海防等一系列建設事業奠定了臺灣近代化基礎。

本屆研討會期間,“沈葆楨巡視臺灣”史跡展、紀念沈葆楨巡台150周年“沈葆楨與臺灣”研討會相繼舉辦,由臺灣開南大學與福建商學院師生共同組成的“船政文化研學營”亦在福州開展研學之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