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新聞報 劉偉淩福州報導

29日上午,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第4場福建省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系列新聞發佈會,省臺辦副主任陳志勇、省司法廳副廳長柯南木、省衛健委副主任張國安、漳州市副市長馬濤濤等出席。
陳志勇在會上表示,福建省近期研究制定了貫徹落實中央《意見》第3批政策措施,共四個方面計17條:
(一)在推進對臺金融合作方面共6條,包括實施在閩臺資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政策、便利在閩臺胞征信查詢、為來閩臺胞提供“福旅通卡”方便掃碼支付、做好臺資企業上市培育服務等。
(二)在支持臺灣同胞來閩發展方面共3條,包括優化臺胞在閩職稱服務、支援在閩臺胞參加國家醫師資格考試、鼓勵臺灣護理人員就業。其中漳州市5年內將面向臺灣護理人員每年提供240個崗位,並可根據在臺灣獲得學歷情況及工作年限、技能等級享受獎補。
(三)在擴大對臺司法服務方面共4條,包括設立“涉臺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司法服務新平臺,支援臺灣仲裁機構在廈門設立業務機構,以及開展“檢察護企·送法進臺企”活動,與50家臺企“結對”,送法上門,提供法律諮詢。
(四)在進一步便利臺胞在閩生活旅遊方面共4條,包括推出數位“第一家園”服務平臺、推廣臺胞在閩臨時機動車駕駛許可線上申領、提供臺灣居民居住證“上門辦”服務,以及歡迎臺灣同胞來閩旅遊等。臺胞到媽祖故里湄洲島旅遊可以人民幣20元購買輪渡往返船票,免費遊覽湄洲島上景點等。
據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發佈一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取得一批階段性成果——
在社會融合方面,臺胞往來通道更加暢通。“小三通”航線持續加密,從複航之初每週26航次增至最多182航次。上半年從福建口岸入境臺胞43.4萬人次,同比增長1.65倍。臺胞在閩生活更加便利,臺灣居民居住證社會面應用與大陸居民身份證同等便利。上半年簽發五年期臺胞證同比增長46.6%;制發臺灣居民居住證同比增長2.63倍。臺胞在閩就業創業更有保障,公佈三批直接采認臺灣地區職業技能資格目錄(合計50個職業),1500多名臺胞通過直接采認方式取得相應證書;大陸首創將臺灣教師納入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範圍。臺胞在閩社會參與更加廣泛,一批臺胞出任、獲聘相關社會組織負責人、法定代表人和仲裁員、調解員、陪審員;累計引入150多支臺灣建築師和文創團隊、500多名臺灣專才助力鄉村振興,覆蓋87%以上的縣市區。
在經濟融合方面,閩臺貿易穩步增長。上半年閩台貿易額464.6億元,比增4.9%,全省新設臺資企業1121家,比增27.4%,農業利用臺資繼續位居大陸第一。“正新”“太祖”等臺灣品牌首次加入大陸老字型大小“大家庭”。設立大陸首支臺商發起的兩岸產業投資基金,首募金額7.86億元。上線兩岸標準共通平臺,累計研製兩岸共通標準226項。
在情感融合方面,民間交流日趨熱絡。上半年全省舉辦第十六屆海峽論壇等重要涉臺交流活動100多場,累計參與臺胞超1.5萬人次。出臺大陸首部文化領域涉臺專項地方性法規《福建省閩臺關係檔案保護條例》,與臺灣紀錄片機構共同攝製紀錄片《兩岸家書》。青年交流更加深入,成功舉辦第十二屆海青節等活動;棒壘球等特色體育項目交流活躍,在連城舉辦兩岸青少年棒球邀請賽;加強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平臺建設,現有省級以上臺青就業創業基地49家,累計4.8萬多名臺青來閩實習、就業、創業。
在全域融合方面,廈金、福馬“同城生活圈”深入推進,廈門出臺大陸首部鼓勵台青就業創業的地方性法規《廈門經濟特區鼓勵臺灣青年來廈就業創業若干規定》;福州發佈福馬“同城生活圈”首批10條政策舉措;平潭綜合實驗區率先實現臺資企業註冊“全程網辦”、臺灣居民個稅補貼“免申即享”。其他區域結合本地特色資源,深入開展融合實踐。(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