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顏邑如福建報導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2025年2月8日(農歷正月十一),在新春祥和歡樂的氛圍中,第二十三屆「兩馬同春鬧元宵」交流活動在福州馬尾舉行。本次活動邀請到了馬祖鄉親、台胞台商等300余人參加,其中專程來榕馬祖鄉親超百人,台灣師生近百人,共聚一堂,歡度佳節。
交流會上,馬尾區委書記莊永智與馬祖縣長王忠銘共同在「兩馬」吉祥物揭彩送福儀式上揭彩,發佈了「兩馬同春鬧元宵」吉祥物「龍馬」。「龍馬」形象源於「伏羲氏有天下,龍馬負圖出於河」的神話傳說,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象徵著「兩馬」地區奮勇爭先、多做貢獻的精神風貌。該吉祥物以玻璃鋼原料,經塑型、建模、脫模、打磨等工藝製成,設計巧妙融合了馬尾和馬祖兩地的地標元素——羅星塔與馬祖東引燈塔,以及古老的河圖斑紋,展現了力量與美感的完美結合。同時,龍馬海藍色皮膚寓意著兩地一水之隔、同根同源的深厚情誼。
近年來,福州與馬祖在經貿、文化、旅遊、民生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兩地人民往來更加密切,生活圈的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龍馬的形象,正是這一融合發展的生動象徵。該吉祥物的發佈不僅展現了「兩馬」同根同源的緊密聯繫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寄託了兩岸同胞祈盼團圓統一的美好願望,希冀「龍馬」能夠成為「兩馬」地區交流合作的橋梁,成為福馬「同城生活圈」建設的助推器,成為兩岸人民心靈相通的紐帶。
「兩馬」同根同源,有著共同的文化習俗和飲食習慣,為進一步擴大新閩菜影響力,加深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和情感聯繫,按照福州市「一縣一桌菜」工作部署,此次活動精心遴選10道菜品組成承載鄉愁記憶的「兩馬鄉宴」,菜品中不僅有國家地理標誌商標的琅岐紅蟳,還有來自兩岸的新鮮水果,以及彭其醬、葛粉包等等美食歷經了百年歷史沈澱。承載著共同味覺記憶的「兩馬鄉宴」成為情感紐帶,盛宴中兩馬鄉親圍桌品鑒美食風味,共敘親情、友情,生動詮釋了「兩岸一家親」的深厚情誼。
燈會現場,在璀璨燈組的映照下,現場一片歡聲笑語,兩岸鄉親共同遊園賞燈,欣賞極具特色的兩地文藝演出、焰火表演,一同歡度元宵。
演出現場,「兩馬」童聲合唱團帶來聯唱《兩馬親上親》《「兩馬」鬧花燈》,旋律優美、朗朗上口,深深表達了兩岸同胞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嚮往。《打前哨》《鼓板舞》《廟會》,馬祖鄉親帶來的舞蹈和歌曲演出頗具特色,為現場觀眾帶來了別樣的藝術享受,掌聲經久不息。以馬尾船政三條簪和出海祈福旗幟舞為背景,舞者們演繹的《祈月》,共同祈求著平安與幸福。而由兩岸小提琴演奏者共同演繹的弦樂重奏《明月千里寄相思》,琴聲悠揚婉轉,讓人沈醉其中。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瀰漫在每一個角落,觀眾在歡聲笑語中提前慶祝元宵佳節。
「兩馬同春鬧元宵」是馬尾、馬祖兩地間開展最早且已常態化的一個雙向交流活動,迄今已成功舉辦二十二屆,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去年更是作為春節申遺參與申報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系列活動之一的第二十三屆「兩馬同春鬧元宵」燈會已於1月9日亮燈,此次燈會以「四海升平、兩馬同心」為總主題,在保持原有傳統的基礎上,特別邀請了全國頂級的設計團隊參與策劃,燈會的規模和工藝較以往有較大的提升。整個燈會分為「閩在海中」「向海圖強」「揚帆四海」「永佑海疆」「左海風物」「星辰大海」六大主題片區,通過20個燈區,130余組燈組,創造出龍馬赴圖、南島語族出航、山海神獸獻瑞、鄭和下西洋、船政群星閃耀時等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史詩級「閩」場面,講述這片土地上的歷代先賢搏擊大海的勇氣與夢想,集中展示了福建海洋文化、「兩馬」民俗文化、船政文化和閩台文化,以國潮燈彩為藝術呈現,同時引入具有濃郁本土特色的民俗活動,打造融賞花燈、觀民俗、祈福運、逛集市於一體的大型沈浸式夜遊活動,為兩岸市民遊客獻上一場文化視覺藝術盛宴。
此外,今年馬尾和馬祖也依照傳統互贈了燈組,延續兩地人民「一水之隔、同根同源」的血脈親情。馬尾贈送的燈組包含生肖蛇、福魚、元寶等吉祥如意的元素,表達對同胞的美好祝願。馬祖贈送的燈組由媽祖、福船、梅花鹿、特色高粱酒等組成,同樣福氣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