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王桂娇記者 廣西桂林報導〕
走進廣西,探秘八桂:遇見山水畫境~桂林的奇妙之旅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親愛的台灣朋友們,我們都有共同印象,约三五好友一起來「親臨探秘八桂」沉浸於自然山水與歷史文化交融之境的旅行呢?今天在中央及廣西台辨用心的安排下,就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場奇妙的廣西桂林之旅,領略靖王府、象鼻山、桂花、漓江、陽朔、二江四湖的獨特魅力。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吳璽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新聞交流是兩岸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岸媒體是增進兩岸同胞相互理解和合作的橋樑。吳璽親切地鼓勵兩岸媒體人真實的記錄和講述有溫度的廣西故事,向臺灣同胞展示一個真實的廣西現代化城市,推動兩岸在文化、經濟等領域的深入交流與合作。
廣西臺辦主任侯線紅表示,廣西與臺灣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廣西女孩善良勤奮的個性約有1 萬5千人嫁到台灣,所以廣西是台灣的娘家,兩地經貿合作深入,交流往來熱絡。她表示,廣西將繼續推動桂臺融合發展,進一步加深兩岸同胞的福祉和認同。
桂林市委常委蔣育亮說,桂林將充分利用其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建設現代化的桂林文旅安全發展,推動兩岸在文化、旅遊和經貿等領域的合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所謂八桂:現代廣西簡稱“桂”,省會南寧,但“八桂”文化意象多與桂林山水結合。“八桂”從唐朝時期《山海經》的模糊記載到唐代的詩意定型,最終成爲廣西的文化符號,既承載了“桂樹成林”的自然風貌,也寄託了文人墨客對嶺南靈秀之地的想象,兩岸同胞對嶺南文化深厚的感情。
「八桂」象徵意義在於**自然意象:桂樹成林。文化寓意在於:吉祥與高潔** 八株千年神桂:八江水系”,也是廣西及桂林的別稱,這一稱謂源自古代文獻中的自然意象也是兩岸同胞共同的中華文化象徵,既有歷史淵源,也有詩意美感。
靖王府:穿越時空的歷史回音
位於桂林市漓江西岸的靖王府,是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謙的府邸 ,始建於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歷時20年建成。它比北京故宮建成的時間還早30多年,規模宏大,門深城堅,布局嚴謹。踏入其中,猶如踏入了一段被歲月封存的歷史。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在細訴著往昔的榮光。城垣是用巨型方整的料石砌成,堅固異常,城開東南西北四門,氣勢森然。
漫步在王府的中軸線上,端禮門、承運門、承運殿等主體建築依次映入眼簾,華麗而莊嚴。您可以在這裡參與「模擬科舉考試」,親身感受古代學子「十年寒窗」的辛勞和「金榜題名」的喜悅。不僅如此,在這裡還能欣賞到被稱為戲劇「活化石」的傩舞表演,體驗這最初的宮廷演藝所蘊含的神秘與魅力,感受古人祝福平安、敬神驅鬼的美好祈願。
象鼻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桂林的城市徽章——象鼻山,因山形酷似一隻站在江邊伸鼻豪飲漓江水的巨象而得名 ,它是桂林山水的代表之一,也是大自然用鬼斧神工雕琢出的奇觀。 象鼻山位於灕江與桃花江的匯流處,其神奇之處,首先在於形神畢似,遠遠望去,那栩栩如生的巨象仿彿正在暢飲江水; 其次是在鼻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明月,構成「象山水月」的奇景 ,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吸引著無數遊客駐足觀賞、拍照留念。
站在象鼻山腳下,抬頭仰望這大自然的藝術傑作,感受著它與周圍山水相依相融的和諧之美,您會不禁為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所折服。 而當夜幕降臨,象鼻山在燈光的映照下,又展現出另一番神秘而迷人的景象,讓人流連忘返。
桂花:飄香千年的芬芳記憶
桂花在桂林的生長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其栽培史也長達2500多年 。 1995年,桂林正式將桂花4花瓣相連的圖案定為市徽,寓意著桂林被桂花環抱。 金秋十月,是桂花盛開的時節,此時的桂林城,仿彿被籠罩在一片金色的香霧之中,甜甜的桂花香彌漫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讓人陶醉不已。 廣西台辨劉耀藝處長表示:在桂林,不僅能在街頭巷尾、公園庭院中看到桂花的身影,還有專門的桂花公園,那裡種植著各種品種的桂花。 漫步在桂花林間,細看那小巧玲瓏的花朵,感受著秋風拂過時,桂花簌簌落下的浪漫,劉處長個人特別推薦我再品上一杯香濃的桂花茶,體會桂林人與桂花之間那份濃濃的情感聯繫,台灣朋友記得來桂林別忘了喝上一杯,真是再愜意不過了。
漓江:山水畫廊中的詩意航行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而漓江便是這甲天下山水的核心所在。漓江發源於桂林市興安縣和資源縣交界區域,全長214公里 ,其中100公里流經漓江景區。這裡是漓江流域喀斯特地貌最大最集中的區域,兩岸山峰挺拔,形態萬千,江堤竹林搖曳,婀娜多姿,江中碧水縈回,奇峰倒影,每一處景致都旖旎如畫,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
乘坐游船沿漓江而下,您可以盡情欣賞兩岸的美景。從楊堤勝景的煙雨朦朧,到「九馬畫山」的神奇莫測,再到黃布灘的江水碧綠、清澈見底,以及興坪古鎮的古樸悠遠,每一段航程都有著獨特的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