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翊淮博士获「英国剑桥大学哈默顿学院ESG博士后研究员」全球首颁证书

本报记者王桂娇报導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遷導致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問題日益嚴峻,在各國政府積極推動下,企業及社會大眾逐漸開始重視企業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與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 (Social)、公司治理 (Governance)。2015 年聯合國宣布「2030 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已成為現今社會、政府及企業施行永續經營發展重要指南。各国順應 ESG 永續浪潮下制定諸多因應政策,以推動企業落實公司治理,並以永續經營為目標,進而增強企業競爭力。企業在落實 ESG 成效上,許多國內企業開始陸續導入 ESG 理念作為永續發展目標。

两岸学者卢翊淮教授,近期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哈默顿学院进行ESG博士后研究项目研究,并获得剑桥大学哈默顿学院全球首张颁发的「ESG博士后研究员证书」。该证书由中英官方双重认证:英国国家外事和联邦事务局认证,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认证。

當 ESG 蓬勃發展時也將造成公司治理上的困境,公司出现難以規劃出明確且具體的發展目標,而公司發展 ESG策略不只會影響公司追求獲利的本質,發展 ESG 需要公司投入資源,公司如何衡平發展公司 ESG 策略所需的各種資源,也是公司在推動 ESG的難題;随着ESG理念在金融领域的深度渗透,2025年绿色金融市场迎来更为繁荣的发展局面。金融机构愈发重视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在投资端,ESG主题基金、绿色债券等产品规模持续扩张。投资者不再仅仅关注财务回报,对投资标的的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履行以及公司治理水平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过去几年间,全球ESG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具有良好ESG表现的企业与项目。在信贷领域,商业银行积极创新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为企业的绿色项目提供低成本、长期限的资金支持。通过设立绿色信贷专项额度、制定差异化的信贷审批标准,引导资金向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修复等绿色产业倾斜。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与监管框架,加强对绿色金融业务的规范与引导,为绿色金融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025年,科技与ESG的融合进入全新阶段,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成为推动ESG管理变革的重要力量。大数据技术搜集涵盖企业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员工福利、供应链信息等各个方面,解决了以往数据获取难、准确性低的问题。利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企业未来的碳排放趋势,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减排策略。通过区块链技术,消费者可以清晰追溯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销售流通的全过程信息,了解原材料来源是否可持续、生产过程是否符合环保与劳工标准等,促使企业加强供应链ESG管理。5G、AI、雲端計算、區塊鏈等數位科技應用日趨成熟,將企業經營與生產、利害關係人互動、上下游供應鏈等數據整合,除能節省大量的時間與人力,數位科技工具能更即時、透明的反映企業ESG現況,成為加入跨國供應鏈的優勢。另外,政府也能搜整ESG資料,建立ESG資料中心,透過跨企業、跨產業、跨領域的資料分析,除提供給企業參考,透過數據比對與分析預測也更能掌握政策落實進程,有助於企業落實永續發展,共同邁向實踐永續的承諾。

卢翊淮表示: 在这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竞赛中,唯有主动拥抱变革,将ESG作为永续发展的核心战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ESG决定了企业能否在下一代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选择中存活下来,他定义ESG为第五次的工业革命,传统产业的百工百业跟不上市场变化,将于被世代洪流中被吞没,既然推動 ESG 策略是企業無法迴避的義務,面對這些公司治理的困境,首先應強化董事責任並成立永續委員會,持續強化 ESG 的揭露義務,並積極遏止漂綠的問題,公司強化與利害關係人的對話與溝通,作為公司面對 ESG 課題下努力的方向。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機構投資人的 ESG高期待,各国要如何展現全球價值,構建ESG 生態系,滿足利害關係人的供給與需求,提供可行的必要資源? 当绿色发展成为时代底色,企业唯有将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与治理效能有效统合,有效实施公司治理及全球治理,才能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生。

華夏新聞報社
統編:81060800
網址:www.a14913.com
電話:07-3222687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安東街88號

法人:李鎔任   社長:王和平統一
發行人:吳富正
總編輯:尹濤
副社長:王桂嬌  古海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