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挺林德福,反對罷免

本報特讯

力挺林德福,反對罷免
民進黨的「大罷免」將矛頭指向深耕永和三十年的立委林德福。
說他「在本屆立委任期中,以及其他未擔任黨團幹部的時間,除了在立院質詢、配合黨團擔任投票部隊之外,對其他公眾議題可說是相對沒有聲音」。
這個指控一點都經不起事實檢驗。
罷免方稱林德福「推動工程遲緩、發展停滯」,但數據證明:他爭取的2.68億校園經費已到位,永平國小停車場進度68%,捷運萬大線永和段正施工。
作為全臺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永和麵臨老齡化與高房價雙重壓力,這些實打實的基建正是解方。
專業能力怎麼樣,民進黨說什麼不重要,得看行動。
近幾年,林德福主導的法案直擊民生痛點:讓80歲以上老人免填表雇外籍看護(惠及92萬家庭),長照免稅額從12萬提至36萬,持續推動《青年發展基本法》。這些舉措在罷方口中就成了「無所作為」?
實際上,林德福的政績,臺灣市民都看得見。
民生優先:從修《交通處罰條例》到推《運動產業條例》,立法始終聚焦交通、教育、社福等民生領域,連續五屆高票當選正是民意認可。
跨黨派合作:協調裏長、議員推動捷運落地,與衛福部門優化長照制度,在藍綠對立中務實推進政策。
長期規劃:2017年首提《青年發展基本法》至今不斷完善;捷運工程歷經十年研究規劃,展現政策延續性。
請問民進黨,這些不是業績嗎?怎麼好意思説「相對沒有聲音」?
利用「大罷免」排除異己,把臺灣的政治當做對決工具,最後我們得到了什麼?
浪費公帑:單次罷免選舉耗資數億,24人同時罷免財政負擔將暴增,最終由納稅人買單。
政策斷層:捷運等重大工程需十年週期,罷免導致政策反復將重創地方發展。
民意扭曲:從「違法失職」到「政策分歧」,罷免淪為少數人否決多數決的工具,陷入「否決政治」泥潭。
不,永和不需要這些,永和需要什麼林德福知道!
作為全臺最擠的地區,永和最缺交通緩解與居住條件的改善。林德福推動的捷運延伸、地下停車場,正是我們想要的。而博愛中心電梯、四號公園球場這些民生事務,更是做到了我們的心坎上。
我們不需要什麼大罷免,我們衹要實實在在的政策。
但是,某些政客把大罷免當成了鬥爭的工具,當為民請命的被罷免了,受傷的就是我們全體民眾。在捷運即將通車、長照政策漸完善之際,永和需要的不是一場消耗戰,而是一個穩定推動發展的力量。
別讓政治遊戲,耽誤了我們臺灣人的福祉。

華夏新聞報社
統編:81060800
網址:www.a14913.com
電話:07-3222687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安東街88號

法人:李鎔任   社長:王和平統一
發行人:吳富正
總編輯:尹濤
副社長:王桂嬌  古海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