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八方藝術節]邵椋揚&林志賢「寂光曜綻」陶藝聯展2025.6/11-6/22國立臺灣美術館@華夏新聞報 Posted in 臺灣時事 Estimated read time 1 min read [八方藝術節]邵椋揚&林志賢「寂光曜綻」陶藝聯展2025.6/11-6/22國立臺灣美術館@華夏新聞報 發布日期 2025 年 6 月 25 日 瀏覽人數: 1,106 【華夏新聞報-記者吳富正、吳泳潔/2025.06.11.台中報導】 2025「八方藝術節」系列展覽6/11-6/22邀請陶藝大師邵椋揚,與其弟子林志賢師徒「寂光 曜綻」聯展,於【國立臺灣美術館】2F多媒體講堂外廊展出逾五十件作品,呈現傳統天目釉藝術的極致與轉化,透過陶藝媒材,展開一場光影與靜寂的對話。 邵椋揚&林志賢「寂光.曜綻」陶藝聯展開幕日除前總統府資政廖了以蒞臨外,藝術家更是冠蓋雲集-中部陶藝協會創辦人 廖國顯、台中陶藝協會理事長陳義能、埃及藝術家馮孝英、上海珠寶藝術家卞健文、黃文棟、張秀燕、王冠盈、國際錢幣社經理愛馬仕(詹淑惠)、高古陶藝收藏家陳憬耀。 總策展人賴慕芬表示,邵椋揚老師四十年來,以天目釉為志業,作品如詩如禪;而林志賢則以年輕世代之眼,延展釉彩語彙的可能性。師徒作品各自成境,共同呈現出臺灣陶藝,從師徒技藝到哲學思辨的歷程與厚度。 [圓滿自在]王譯聖董事長表示.陶藝之美,不僅在於形制與釉彩,更在於那份從容與沉靜,如火中靜觀、如土中綻放。本展呈現的不只是作品,更是一種生命狀態的體現。「寂光 曜綻」,取其內斂與綻放之意,一如陶器之美,沉靜之中蘊含爆裂光芒。開展作品中,邵椋揚的〈木葉天目花器〉尤為矚目。作品以真實落葉嵌入天目釉中,經高溫燒製後,葉脈紋理宛若書畫筆觸,自然呈現於釉層表面,彷彿將秋日林間微光封存於器物之中。器身側面再施以剪紙貼花技法,構築山水輪廓,形成層層遞進的自然景緻,既有工藝美學之嚴謹,也充滿東方哲思的靜謐與詩性。 ※邵椋揚深耕天目釉四十年,從蟹眼、鷓鴣斑、曜變到玳瑁等釉系逐一突破,作品以星河流轉的釉彩與豐富層次著稱。曾受邀公共電視《冬日紀錄・世界新天目》專題報導,展現其對釉藥與火候掌控的極致手藝。此次展出可謂其創作生涯的重要階段性回顧。 ※林志賢則為邵椋揚門下弟子。他在承襲師法基礎上,自創「青岫、紫宸、翠青、鈞花」四大釉色系列。〈青岫〉作品如曉霧初開的遠山,以青藍釉色營造清逸氛圍,紋理如水墨渲染,器型簡約大方,蘊含深厚的自然觀照與生活哲學。他強調「釉藥,是陶藝的靈魂,是火與土的詩性化學反應」,更結合結晶釉與礦物質變化技術,讓傳統釉色在當代語境中綻放新光。 總策展人賴慕芬提及,邵椋揚&林志賢「寂光.曜綻」陶藝聯展為「八方藝術節」系列中,陶藝脈絡最具代表性的一檔。透過邵椋揚的經典窯火詩篇,與林志賢的創新釉色語彙,從技藝到哲思、從傳統到未來的師徒對話,也見證台灣陶藝生命力的跨代傳承。暑假期間亦將推出越南捲紙、手工串珠等新住民文化體驗課程,深化藝術教育向社會扎根的實踐。歡迎觀眾走入國美館,一同靜觀寂光中那一瞬曜綻。 【國立台灣美術館】https://www.ntmofa.gov.tw/ 「國立台灣美術館FB」https://www.facebook.com/ntmofa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2樓(04)2372-3552
Posted in 健康醫藥 屏東醫院血液腫瘤科黃炯棠醫師2025.9/1提醒[血癌]早期症狀盡速就醫@華夏新聞報 Post Date 3 天 ago By: 新闻中心 【華夏新聞報-記者吳富正、吳泳潔/2025.09.01.屏東報導】 衛生福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