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林鵬護送中華關帝聖像飛赴巴黎 筹建萬眾矚目“歐洲關聖殿”

華夏新聞報訊     6月23日傍晚,北京大興機場。一架國際航班騰空而起,在絢麗晚霞的簇擁中,向法國巴黎方向飛去。

機上有一位特殊乘客,他將護送中國大陸著名關帝廟的關帝聖像,回到法國,與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總部聯絡以用法國各界代表人士聯絡,在歐洲大陸新建第一家關帝殿堂——“歐洲關聖殿”。

他,就是歐洲湖北商會會長、法國亞裔協會創會會長、法國全球關公文化聯盟主席林鵬。

林鵬先生祖籍福建莆田,出生在長江上遊的蜀都,成長在長江三峽出口之處的湖北宜昌,20多年前遠赴法國塞納河畔留學,在法國創業發展,成果累累,2010年獲法國“歐洲之星軍民奉獻金質勳章”,2015年被中國國務院僑辦評爲“世界華裔傑出青年”。最近幾年,林鵬大力促進中法文化交流,率法國世界小姐帶領的時尚代表團訪問中國,多次策劃頗具影響的中法文化交流盛會。

左起: 法國全球關公文化聯盟主席林鵬、河南洛陽關林管理處副處長寇瑩、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文保所所長傅文元、湖北當陽關陵文管所所長黃潔、文化學者朱正明在福建東山武聖殿前

此次林鵬護送的中國大陸關帝聖像,有關公故里山西運城解州關帝祖廟關公,有厚葬關帝之首的河南洛陽關林關帝,有厚葬關帝正身的湖北當陽關陵關帝像,有家家戶戶供奉關公的東海之濱福建東山島武聖殿關帝像,有“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且中國大陸香火最旺的泉州古城通淮關嶽廟關帝像,有當年關公威震華夏的荊州古城關羽祠關帝像。

中國大陸最著名的關帝殿堂關公,匯聚長江南岸歐洲湖北商會“合影留念”

一個宏願    牽動人心

林鵬為什麼要護送關帝像遠赴法國巴黎?這還要從2024年初夏說起。

中國文化學者朱正明,出生在三國古戰場湖北當陽,自幼受家鄉文化薰陶,十分崇敬關公,並立願弘揚中華關帝文化。41年來,朱正明走遍七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尋訪傳播中華關帝文化。2024年春,朱正明第三次赴歐洲,乘郵輪在多個國家圖書館贈送關帝文化專著,發現整個歐洲大陸沒有一家關帝殿堂。從丹麥飛回北京的萬米高空,朱正明暗暗立下此生的第六個願望: 新建歐洲大陸第一家關帝殿。

在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關帝廟,展示《中華關帝圖》。右起: 文化學者朱正明、歐洲湖北商會會長林鵬、瀋陽德源集團董事長崔玉晶、西藏定日縣崗嘎鎮鎮長史樂樂

回到江城武漢的第三天,朱正明邀約林鵬等海外僑領,商議在歐洲大陸豎起關帝殿堂。此提議受到林鵬會長舉雙手讚成。不幾天,林會長回到法國,在巴黎,在法國南部蒙彼利埃尋找關帝殿堂會所。他們商定,在大殿神龕供奉從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關帝廟分靈而來的關帝、關平和周倉;神龕前並排供奉從中國大陸最著名關帝廟分靈而來的關帝聖像,讓歐洲關聖殿成為歐洲大陸各界人士朝拜關帝、弘揚忠義、聯絡凝聚各國各界華人華僑的聖地,從而成為中西方文化融合交流的勝地。

中國新聞社湖北分社總編艾啟平(左)、歐洲湖北商會會長林鵬(中)、文化學者朱正明(右)在長江南岸

今年5月,林鵬會長和朱正明赴大江南北恭請關帝像,並赴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關帝廟舉辦隆重的關帝像分靈儀式。出資重建珠穆朗瑪關帝廟的瀋陽德源集團崔玉晶董事長特地飛往珠穆朗瑪出席盛典。

林鵬先生在珠穆朗瑪關帝廟舉辦分靈儀式之後,接受山西電視台採訪

在歐洲大陸新建第一座關聖殿,受到海內外許多朋友讚許和支持。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書畫家汪國新揮筆題寫了“歐洲關聖殿”金匾大字;沈陽德源集團崔玉晶董事長決定出資敬塑關帝組像;香港弘揚關帝慈善基金會創會會長董明光支持10萬歐元作為啟動資金;台灣大有集團董事長翁啟鏡決定大力支持;福建泉州通淮關岳廟董事長陳慶元對新建歐洲關聖殿提出了許多好建議,並決定大力支持……

“歐洲關聖殿”匾額由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書畫家汪國新題寫

一尊偶像    恩澤四海 

在中國大陸,為淨化人心凝聚力量,國家正在推行“核心價值觀”。對個人的要求是“愛國 敬業 誠信 友善”,這文化源頭,主要來自關公精神“忠義仁勇禮智信”。 今年6月福建東山“海峽兩岸關帝文化論壇”上,林鵬先生發表了激情演講。他說,關公文化作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800多年來,得到曆朝曆代官方和民間的共同推崇,逐步成爲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並從中國大陸,傳播到中國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國家,進而逐步傳遍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公文化和關公信仰,關公文化是鏈接全球華僑華人的精神紐帶,是海外華僑華人的精神家園。

福建東山,林鵬先生為台灣大有集團董事長翁啟鏡(右)頒發“國際交流基地”牌匾。中為大有集團總經理葉芃女士

林鵬認為,關公文化之所以得到全球中華兒女的普遍認可,也得到儒釋道不同文化和宗教流派的共同推崇,歸根結底,是因為關公文化承載了不同文化和宗教流派共同的價值觀。他的完美品格,是人所能夠做到的道德標準的最高典範,因而被儒家推為與“文聖”孔子齊名的“武聖”,並有“萬世人極”之稱,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道德典範和精神偶像。

林鵬說,關公文化所蘊含的“忠、義、仁、勇、禮、智、信”七大美德,關公文化的全球傳播,有利於推動人類道德水準的整體提升,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思想準備和實踐路徑。關公文化所蘊含的道德規範,從多維度對個體行爲進行了適當約束,從而兼顧了個人與集體的和諧共生、有機統一。關公文化的全球傳播恰好可以幫助全球解決個體與集體矛盾衝突的深層次社會危機。

林鵬(前排中)赴東山島武聖殿恭請關帝聖像

林鵬認為,要理解關公文化爲什麼可以在當代社會促進個體與集體的和諧共生,我們有必要一起來解讀關公文化七大道德準則的具體內容——
“忠”要求個體對集體忠誠,不忘初心,從一而終。大到忠於國家,忠於工作單位,小到忠於家庭;“義”是指個體對正義原則的堅守和維護,不惜以犧牲自身利益爲代價。這個字早期與祭祀有關,甲骨文的“義”字上面是“羊”,下面是“我”,指把“我”像“羊”一樣獻祭於“神”。後來延伸指一種爲維護神聖準則不惜犧牲個人利益,舍生取義的高尚品德; “仁”是指個體的內心對外在大千世界的慈悲和關愛。這與西方“博愛”精神異曲同工; “勇”是指個體面對外部千難萬險由內而發的大無畏精神。克服種種困難,勇於擔當,勇於探索;“禮”要求個體對社會習俗和約定俗成規矩的尊重、維護和傳承;“智”是指個體對社會現有知識的學習、傳承,及個體對社會未有知識的探索、創造和創新;“信”是指個體做出承諾後自覺遵守、兌現,一諾千金。這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宣揚的“契約精神”大同小異。

泉州通淮關岳廟董事長陳慶元(右四)、副董事長黃嘉民(右三)向林鵬遞交《分靈證書》

綜上可見,關公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可以被全球所接受的,具有普適性特徵。歷史上關公文化被儒家、佛教、道教共同尊崇的現象,也體現了其文化融合性與價值普適性。這種跨體系、跨信仰的認同,爲人類文明多元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了獨特的精神啓示與實踐路徑。

林鵬說,關公文化以其深厚的倫理內涵和強大的傳播韌性,成爲中華文明參與全球價值構建的重要載體。祂既承載著“世界大同”“天下觀”的傳統理想,又通過誠信倫理、勇義精神、包容態度爲現代社會的分裂困境提供化解思路。祂的全球傳播有利於促進人類的文化交流、宗教對話,促進東西方文明的互鑑、共融,促進地球人類民族團結、宗教團結、共謀發展、和諧共生,對推動“世界大同”這一人類終極理想的實現有其獨特的積極作用。

林鵬(右2)在荊州古城關羽祠恭請關帝聖像1

林鵬說,未來,需通過學術研究、藝術創作、民間交流等多管道來推動關公文化的創造性轉化,使關公文化從“華人信仰”升華爲“世界共用的精神資源”,在人類追求公平、信任、和平的進程中,成爲一盞跨越文明隔閡的明燈。

林鵬最後說: “義炳乾坤,信昭日月”——當關公的青龍偃月刀化作連通世界的文化橋梁,關公文化“忠、義、仁、勇、禮、智、信”七大“德”猶如閃耀於宇宙的北鬥七星,亙古不變的圍繞著“道”(宇宙規律、宇宙真理)這一顆最耀眼的北極星,日夜旋轉,生生不息,演變成爲人類共同倫理基石的淬煉之火,和爲人類指引方向的不滅神燈,引領著地球人類通過道德升緯和靈魂淨化之路,最終實現“世界大同”這一人類文明共同理想和終極目標。

衷心祝願,集“忠義仁勇禮智信”於一身的中華傳統文化偶像精神,在歐洲大陸煥發出璀璨的光芒!(文/朱俊奕 圖/朱正明 餘亞茹 葉曉勇 歐傑)

華夏新聞報社
統編:81060800
網址:www.a14913.com
電話:07-3222687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安東街88號

法人:李鎔任   社長:王和平統一
發行人:吳富正
總編輯:尹濤
副社長:王桂嬌  古海鷹